品诗文,学古人智慧,选清凉地喝茶消夏。朋友圈文案也准备好了
发布日期:2024-10-04 10:41:50 阅读量:100

暑热阵阵,心更烦躁。
现代人的度夏三宝,应该是空调、网络、冰西瓜。
古代人的度夏三宝,大概是蒲扇、躺平、喝热茶。
大多数人以为,大热天喝热茶,一定是热上加热。
事实上,热茶的消暑作用远大于冷饮。
如果能在可以捕捉清凉之风的地方泡一壶热茶,那就会有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消夏图。
小编整理了一些与茶相关的古诗文,大家一起来跟古人学学,有哪些适合喝茶消夏的宝藏地点!

▲2018年牡丹王
竹下
唐代饮茶成风,上自权贵,下至百姓。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起办茶宴,地点选在竹林。翠竹之下,蝉鸣声中,对饮紫茶,洗净红尘杂念。茶兴正浓,谈到夕阳西下。
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
尘心洗尽兴难尽,一树蝉声片影斜。
——唐·钱起《与赵莒茶宴》

寺庙
寺庙向来被视作“清凉境”,无论是都市名刹还是山林古寺,都能成为宋人的避暑胜地。梅尧臣年轻时,曾在谢绛的洛阳幕府中,意气风发,颇多酬唱。有一回,他陪谢绛和孙祖德到妙觉寺。幽静的寺庙带来了心绪的平和,高大的树木带来了体感的清凉,慢慢煮茶,如此雅致闲适的消暑方式。
绀宇迎凉日,方床御绤衣。
清谈停玉麈,雅曲弄金徽。
高树秋声早,长廊暑气微。
不须河朔饮,煮茗自忘归。
——宋·梅尧臣《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》

月夜
《遵生八笺》是我国古代的养生专著,由明代的高濂撰写。据说他幼时体弱多病,多方搜寻奇药秘方,终得以康复,他也因此博览群书,所以记录在案,汇成此书。其中,《四时调摄笺·夏卷》提到了如何消夏解暑,有一段落便说到月夜煮茶。
炎天月夜,煮茗烹泉,与禅僧诗友,分席相对,觅句赓歌,谈禅说偈。满空孤月,露浥清辉,四野清风,树分凉影。岂俨人在冰壶?直欲谈空玉宇,寥寥岩壑,境是仙都最胜处矣。
——明 · 高濂《遵生八笺》(节选)

凉亭
裴度晚年不满宦官专权,决然辞官,在洛阳修建了绿野堂,过着恬静安逸的生活。有时,吃饱了散散步,来到凉风亭里,斜倚绳床,睡觉小憩。旁有侍从煎煮新茶,侧耳倾听,风儿吹送煮茶声,可想茶香悠悠扑鼻来。多么闲适自在啊!
饱食缓行新睡觉,一瓯新茗侍儿煎。
脱巾斜倚绳床坐,风送水声来耳边。
——唐·裴度《凉风亭睡觉》

▲锯朵仔
山水
两位佛家弟子灵一和元居士一起来到了青山潭。山林之中,流水旁边,生火煎茶。他们观景,品茶,论道,兴之所至,不忍离去。诗中虽未明言究竟是何时节,但有山有水的地方总是清凉的,和、敬、清、寂的环境总能抚平浮躁。
野泉烟火白云间,坐饮香茶爱此山。
岩下维舟不忍去,青溪流水暮潺潺。
——唐·灵一《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》

▲2022年寿眉
喝茶消夏·文案精选
◇◇ 如果说春风如酒,甘醇醉人,那么夏风一定如香茗,清爽宜人。
◇◇ 雨过天晴,蝉鸣声声,暑气又至,泡杯清茶,酣畅淋漓。
◇◇ 烈日炎炎,饮杯热茶。香汗薄衫凉,凉衫薄汗香。暑热散。
◇◇ 夏日悠悠长,何以消烦暑?唯有一清茶。一杯不够?再来一杯。
◇◇ 清晨一杯茶,清新一日夏。
◇◇ 夏日不只有热和燥,更有一壶润心茶。
◇◇ 在夏天的茶里,遇见了春天。
◇◇ 什么是爱茶?就是在40℃的天泡100℃的茶。
◇◇ 夏虽酷热,但饮茶可以静心,正应了“心静自然凉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