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

《红楼梦》最经典的一句诗,说透人情世故,一定要背下来!

发布日期:2024-10-09 10:39:47     阅读量:100



《红楼梦》,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,被誉为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”,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,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作品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、薛宝钗的爱情悲剧,描绘了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的兴衰,展现了人性美与悲剧美。

正如诗人黄遵宪所言:“《红楼梦》乃开天辟地、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,当与日月争光,万古不磨者。

在这部巨著中,有一首曲子《聪明累》,出自第五回,尤为经典。

它通过描写王熙凤的机变权谋,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顽固与必然崩溃。

其中的一句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”更是直戳人心,道破了多少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。

这句话,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比喻,成为世间人情世故的真实写照,让我们通过她的故事,看清人生的真相。

【1】

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”这一句,道尽了人世的无奈与深沉。

《聪明累》原文是这样写的:

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

生前心已碎,死后性空灵。

家富人宁,终有个,家亡人散各奔腾。

枉费了,意悬悬半世心;好一似,荡悠悠三更梦。

忽喇喇似大厦倾,昏惨惨似灯将尽。

呀!一场欢喜忽悲辛。叹人世,终难定!

这段话揭示了过度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之理。

人生在世,精于算计,心思太重,最终往往会自食其果。

聪明并非全然智慧,有时候,过度的算计非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

生前心已碎,死后性空灵”,说明人世间的情感纠纷,令人生前承受巨大痛苦,心力交瘁;而死后,灵魂却得以解脱,显现出世事无常,生死之间的对比。

家富人宁,终有个,家亡人散各奔腾。”道出世事无常,家业兴盛、家人和睦兴盛时,充满安宁,但富贵一旦失去,家族便会分崩离析,各自奔波,同心与共的景象不复存在。

枉费了,意悬悬半世心;好一似,荡悠悠三更梦。”感慨那追求半生的心思,然而不过像午夜梦醒后的虚幻,所有的心力付出,到头来竟如泡影般虚无。

忽喇喇似大厦倾,昏惨惨似灯将尽。”大厦的瞬间坍塌和灯火渐灭的萧瑟,象征势不可挡的衰微和死亡的临近,表达生命和事业的无可挽回的衰败。

呀!一场欢喜忽悲辛。叹人世,终难定。”世事难测,欢喜与悲辛不过瞬间转换,人生充满变数,难以预测和掌控。

这段话蕴含深刻哲理,表达了人生无常、世事难料的感叹;它劝诫人们,不要被一时的聪明算计所蒙蔽,不要执迷于功名利禄,应该看淡利害得失,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幻。

【2】

红楼梦中,王熙凤凭借机智和手段,在贾府中游刃有余,操纵权力,然而最终却因机关算尽,命运悲惨。

她的聪明不仅未能挽救她和家族,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毁灭。

王熙凤作为《红楼梦》中的重要人物,她的聪明和机变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她一面处理家务,一面操控家族中的各类权斗,表面上为家族出谋划策,实则图谋私利。

然而,这一切所谓的聪明反被智慧之上的阴谋和算计反噬。

她的悲惨结局,并非偶然。贾府的衰落是封建社会体制崩溃的必然结果。

在这种大环境下,王熙凤的个人聪明虽能一时遮盖问题,却终究无法挽救整个体制的崩溃。

她的结局正如宋代黄庭坚所言:“多少长安名利客,机关用尽不如君。

那些费尽心机追求名利的人,最终都是机关算尽,自食其果。

再看苏轼的名句: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

这句话亦能很好地反映王熙凤的命运。苏轼的感慨在于,过于聪明反而可能陷入各种纷争和忧患之中,不如愚钝平凡,安然若素。

王熙凤的结局,映射出聪明绝顶的阴谋手段无法长久,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与悲剧。

因此,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”正是警示我们,过度的算计和聪明未必带来真正的成功,反而可能会为自己埋下祸根。

在人生的道路上,保持一颗平常心,追求简单和真实,或许比精于算计更加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