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少读不懂,读懂已不惑——意味深远的六首经典古诗词
发布日期:2024-09-22 08:40:05 阅读量:100
1、丑奴儿——宋代:辛弃疾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。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年少时不懂,为何如今已经“识尽愁滋味”,却还“欲说还休”?
如今已离开学校几年,很能体会诗中上阕描写的年幼时涉世未深,纯真无知的故作深沉。
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也已渐渐能体会到那种“欲说还休”的无奈。

被你的诉说触及了的人们,纷纷吐出怜惜的话语,有使你咀嚼的苦涩、忍耐的灼痛变少吗?不啊。属于你的苦痛,会且只会在你的身体中滞留,长久着刺痛你的神经。
感同身受,说辞罢,萦回的苦与痛永久地属于自己。
而除了你,无人知晓这一切的切肤。未曾亲尝,总会言轻。
三言两语怎能道明说清悲屈。只有一切迎面侵来,人才惊觉一切比预想中更难以承受。
痛苦,除非亲历,都是虚传,它永远比想象中更尖更烈。谁人能尽懂,谁人能懂。

2、游子吟——唐代:孟郊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年少时总渴望去异乡闯荡,看一看外面的世界,所以读大学时执意报了一所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学校。
那时候交通还没有如今的便利,每当放小长假后,空荡荡的学校总在提醒着我与故乡的距离。
记得有一次出差七个月后回家,航班落地时,播音器里面传来一句话:“无论您是旅行在外的过客,还是归家的游子,我们都祝您一路顺风”。
那一瞬间,我明白了这首诗的含义。

3、蝶恋花——清代:王国维
阅尽天涯离别苦,不道归来,零落花如许。花底相看无一语,绿窗春与天俱莫。
待把相思灯下诉,一缕新欢,旧恨千千缕。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。
长期奔走在外的诗人回到家乡。
他的夫人原本就体弱多病,久别重逢,见她面色更显憔悴,不禁万分感伤。
如今曾被称作“垮掉的一代”的我们80、90后也已走上工作岗位,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。
2023年,我们的父母也逐渐年迈。时光啊,你慢些走。

鲜花红颜都是璀璨一时,很难红颜不老、花不凋零,这就是时间的规律,不会因为人的喜好和意愿改变。
正是因为时光短暂,青春易老,生命绽放的灿烂,才那样令人心动。
留不住归留不住,这些,仍是舞动人间最美好的风景,世上总不能都是苦涩灰暗。
辞镜的是朱颜,镜中装不下的是风韵,辞树的是鲜花,树上挂不住的是硕果。
春华盛放,方有秋实。

4、独坐敬亭山——唐代:李白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旷世的孤独,年少轻狂时不懂。再回首,才能看到其中的孤独又高远,洒脱而超然。
李白,不愧为千古“诗仙”。
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,其实,把孤独之感写尽了。
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,直至无影无踪;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,却也不愿停留,慢慢的越飘越远,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。
“尽”、“闲”两个字,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:
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;
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。

5、唐多令——宋代:刘过
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重过南楼。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
黄鹤断矶头,故人今在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
安远楼,在武昌黄鹄山上。诗人写此诗时距上次游览安远楼已经有二十年了。
终不似,少年游。所有的美丽与遗憾,都回不去了。
风露间远望满目寂寥,泣我仍未苍老。

看着一张张刹那定格的老照片,才发现当年那些难以启齿的柔弱,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芒,这些光芒是如此的纯粹与耀眼,即便隔着岁月的重重幕布,依然能让人偷偷翘起嘴角,感觉心头泛暖。
随着尘封的记忆一点点抖落历史的尘埃,顿觉万千滋味在心头翻滚,当初的童年‘恨事’,忽又变成了云淡风轻俯拾皆是的‘乐事’了。每个人的童年都像一壶陈年老酒,初饮时平淡如水,偶尔还会厌其辛辣,唯等世易时移,才会恍然梦醒悔不当初。

6、虞美人·听雨——宋代:蒋捷
少年听雨歌楼上。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。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。
而今听雨僧庐下。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。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。
因为这一首诗,记住了蒋捷这个不是很著名的诗人。
“少年听雨歌楼上”、“壮年听雨客舟中”、“如今听雨僧庐下”。
少年时候醉生梦死,一掷千金,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,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。
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,一幅水大辽阔的江秋雨图,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。
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。处境之萧索,心境之凄凉。
三幅画面互相映照,岁月匆匆,悲欢离合从来都由天,唯有壶中日月,无今无古无休。